河北提今年治霾目标:平均优良天数达到210天
第二,用电量不是发电量。
中国的低端产能往往过剩。单纯扩大需求存隐祸随着装机规模的迅速攀升,可再生能源补贴已捉襟见肘。
一位风电巨头的财务总监表示:钱借的越多,银行和政府越不敢让你破产。买条生产线就可开工生产,市场好的时候,一年时间收回成本。不独盐城、不唯风电,自2008年国家释放支持新能源信号以来,超过100个市县政府宣布建设新能源产业园区。资源换产业的诱惑早已落户当地的珍贝羊绒在当地政府的游说下,做起与主业毫不相干的光伏组件行业。据《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2》统计,2012年中国主要风电设备制造行业产能已达到30GW瓦以上,但当年国内新增风机装机容量仅为18GW,国外市场始终未有效打开,这导致国产设备四成以上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
英国研究机构Solar media王超回忆了地方政府创造产能的游说能力,2009年,Solar media应浙江省湖州市邀请规划光伏产业园,政府负责人找到当地做小商品、纺织等各行各业人士,游说他们投资光伏产业。风电资深专家、原龙源电力总工杨校生表示,由此造成的扩张是非理性的,具有相当的盲目性,造成了不公平竞争,扭曲了市场。国土面积仅有我国1/27、总发电装机容量仅有我国1/7的德国,其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近5年快速增长,尤其近三年每年新增均超过7吉瓦,2012年太阳能发电占全国发电量的5%,并在2012年5月26日正午,光伏发电峰值达到22吉瓦时,相当于当时德国用电负荷的50%,即光伏发电在当天中午提供了德国一半的电力。
同时,国家应放宽对光伏下游发电项目的行政审批,简化审批流程,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的审批权限下放至省级财政部门。但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12年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补贴资金缺口已达200亿元,其中光伏发电的补贴缺口约为五六十亿元。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看,一次能源消耗中非化石能源占比仅有8%,而排放最大的煤炭占70%左右;全国发电量的近80%由煤电提供,全球超过一半的煤炭在我国燃烧。2013年年初的大气污染、尤其是雾霾污染之后,全国各地纷纷采取措施治理PM2.5环境污染问题,但纵观相关部门和各地方政府的应对策略,无论是推进提高车用燃油品质,还是完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都只能治标,无法从根本上缓解和消除PM2.5污染问题。
现在,问题主要集中在电价补贴上。让企业有可预期的良好投资前景,以鼓励更多企业、资本、技术投入到行业之中,由此真正意义上推动规模光伏发电快速提升,实现能源生产方式的大转变。
然而,实际上,2012年国内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仅为4吉瓦,总量7吉瓦。政策要及时跟上因此,更应该加快解决光伏发电实际运行情况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细化上网电价法,放宽规模光伏电站的并网审批。更重要的是,由此还造成公众对光伏发电的诸多误解,认为即使国家财政投入大量补贴资金,光伏发电也未能发展起来,将原因归结于这个产业或技术的问题。因此,根据光伏组件使用寿命一般在20~25年的能源生产特点,进一步明确收购年限至少为20年,或用市场化的方式大胆放开,并根据成本的实际变化和电网的承受能力,每两到三年重新审核发布上网电价的具体标准,新制定的收购标准只针对其后建设的项目。
2012年太阳能发电量仅35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0.07%。只有加快转变能源生产和使用方式,彻底改变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并普及包括太阳能、风能等在内的清洁能源,才能从源头上有效缓解并根本消除PM2.5的影响和避免雾霾污染频现,从而确保我国环境安全,建设美丽中国。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金太阳工程,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相关的验收标准和机制不健全,尤其补贴针对事前的规划装机容量进行,对后期监管不足,尤其是项目建成的运行情况及后续发电与否缺乏约束,不少项目建成之后根本发不了电,大量补贴资金反而被浪费进一步优化国家相关光伏发电补贴方式。
现在,问题主要集中在电价补贴上。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从我国所拥有的光伏资源总量上讲,光伏发电绝非仅能提供国内电力总需求的2%或5%,仅担当敲敲边鼓的非主流新能源角色,而是可以成为充分满足我国狭义电力能源消耗,甚至总的一次能源消耗及其增长以后总能源消耗需求的主要能源供应和生产方式。
光伏不是非主流能源相对于欧美主要国家,我国光伏市场发展总体上还显得滞后。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上网电价补贴政策,光伏电价高于当地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部分,从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中进行补贴。
2012年太阳能发电量仅35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0.07%。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中,并未对收购年限给出具体规定,对于试图进入光伏发电领域的企业来说,收购年限是其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甚至是其盈亏的分水岭,这就决定了诸多企业将因收购年限不明而举步不前,对国家政策持币观望。而2012年金太阳项目的第一期安装量为1.71吉瓦,每瓦由财政补贴5.5元,总额高达94亿元,第二期安装量为2.83吉瓦,财政补贴总额达156亿元,两者合计250亿元,数倍于当年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中光伏发电补贴资金缺口。政策要及时跟上因此,更应该加快解决光伏发电实际运行情况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细化上网电价法,放宽规模光伏电站的并网审批。这产生的大量污染和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影响,而且由于中东部城市的能耗占比大,在这种能源结构和集中过度排放的情况下,严重的大气污染必然还将持续发生。最近,国家电网公司对光伏发电并网、特别是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给予了大力支持。
更重要的是,由此还造成公众对光伏发电的诸多误解,认为即使国家财政投入大量补贴资金,光伏发电也未能发展起来,将原因归结于这个产业或技术的问题。因此,建议根据政策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尽快优化相关补贴方式,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上网电价的补贴,提升光伏发电效果,好钢用在刀刃上,真正推动我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
然而,实际上,2012年国内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仅为4吉瓦,总量7吉瓦。让企业有可预期的良好投资前景,以鼓励更多企业、资本、技术投入到行业之中,由此真正意义上推动规模光伏发电快速提升,实现能源生产方式的大转变。
同时,国家应放宽对光伏下游发电项目的行政审批,简化审批流程,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的审批权限下放至省级财政部门。只有加快转变能源生产和使用方式,彻底改变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并普及包括太阳能、风能等在内的清洁能源,才能从源头上有效缓解并根本消除PM2.5的影响和避免雾霾污染频现,从而确保我国环境安全,建设美丽中国。
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金太阳工程,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相关的验收标准和机制不健全,尤其补贴针对事前的规划装机容量进行,对后期监管不足,尤其是项目建成的运行情况及后续发电与否缺乏约束,不少项目建成之后根本发不了电,大量补贴资金反而被浪费。因此,根据光伏组件使用寿命一般在20~25年的能源生产特点,进一步明确收购年限至少为20年,或用市场化的方式大胆放开,并根据成本的实际变化和电网的承受能力,每两到三年重新审核发布上网电价的具体标准,新制定的收购标准只针对其后建设的项目。按此比例,我国每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应达到50吉瓦左右,年太阳能发电量应达到2500亿千瓦时左右。这与我国世界第一的光伏组件生产大国不相匹配,更与我国巨大的能源消耗不相匹配。
但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12年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补贴资金缺口已达200亿元,其中光伏发电的补贴缺口约为五六十亿元。2013年年初的大气污染、尤其是雾霾污染之后,全国各地纷纷采取措施治理PM2.5环境污染问题,但纵观相关部门和各地方政府的应对策略,无论是推进提高车用燃油品质,还是完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都只能治标,无法从根本上缓解和消除PM2.5污染问题。
事实上,我国光伏发电需要的是发电量而非装机量,从2011年国家出台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后,应统一实施针对发电量的上网电价法,并基于发电量进行补贴。国土面积仅有我国1/27、总发电装机容量仅有我国1/7的德国,其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近5年快速增长,尤其近三年每年新增均超过7吉瓦,2012年太阳能发电占全国发电量的5%,并在2012年5月26日正午,光伏发电峰值达到22吉瓦时,相当于当时德国用电负荷的50%,即光伏发电在当天中午提供了德国一半的电力。
并网已不是光伏发展的主要难题。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看,一次能源消耗中非化石能源占比仅有8%,而排放最大的煤炭占70%左右;全国发电量的近80%由煤电提供,全球超过一半的煤炭在我国燃烧
中国光伏企业每年为技术、产品、质量、市场已经足够费力劳神的了,今后还要增加一项重要工作,搞配额。为什么?建议大家还是各自好好地想想吧。每年近百亿的灰色收入空间,是否是中国的官员如此热衷于搞配额的目的呢?尽管他们可以向高层提出一大堆配额制的好处,比如避免贸易战、配额可以优先照顾央企、中国企业还可以多赚钱等等;但这些理由都是糊弄人的。价格不低于0.5欧元,每年配额10GW。
中国与欧盟的光伏双反谈判,中国方面的代表提出了一个方案。其实,让欧盟让步很简单,葡萄酒战法已经卓有成效,只要再找几个和光伏毫不沾边的八杆子打不着的产品再反他几下,那时,就不是我们死乞白赖地求着古赫特谈判,而是他不得不低下那看着不错但其实本来也不怎么高贵的头颅,来求中国了。
只要低于每瓦0.1欧元,这笔生意都有得做。即便,审批配额的官员能够做到分文不取,但那些拿到配额的公司,可能把拿到的配额直接转让或委托代工,比自己生产组件更赚钱。
为什么欧洲人要惊呼?现在中国的国内交货价大约是0.4欧元,也就是说,如果按照不低于0.5欧元的价格,中间会有0.1欧元/瓦的价格差,10GW就会是10亿欧元,也就是80亿人民币的价格差。配额制的价格承诺真的能够给中国光伏带来利好吗?我的答案是,NO。


癌症标记物


病毒性


中国抗体药物崛起任重道远 如何抵御专利战


分分合合:几种药品研发模式的分析


世界工厂


支付宝推出“未来医院”计划 将挺进医疗行业


世界无烟日


基金密集调研基因测序公司


前三季度华丽转身 环保板块迎来绝佳外部环境


从全球看中国仿制药市场投资机会
